English

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1998-06-29 来源:光明日报 曲冠杰 我有话说

我国农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潜在大市场。据统计,去年全国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449亿元,比1996年实际增长9.2%。随着用于食品支出的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日用品购买力增强。目前,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自行车、钟表、缝纫机、电风扇、电视机分别为134.93辆、218.9只、63.35架、97.7台、95.06台(主要是黑白电视机),随着这些一般家庭用品的普及,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市场空间巨大。同时,电冰箱、录像机、空调、摩托车、照像机、彩电等较高档耐用消费品因目前普及率较低,市场空间更为可观。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占中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对消费品的需求,使广大农村的消费市场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对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然而,至今我国农村市场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去年农村市场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并未出现人们预期的大幅增长。问题关键在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调查材料显示:去年虽然农民负担增长过快的势头有所遏制,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回落,并首次出现负增长;但由于农产品价格走势低迷,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粮价过度下滑,以及粮食收购进度慢、资金到位差、付款不及时等情况,以致一部分农民增产未能增收。而农民各项负担多以货币形式支出,从而使农民现金纯收入减少。乡镇企业增长速度放慢,亏损面上升,既影响了农村中非农产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也使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速度减慢。据统计:去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生活支出1617元,比1996年增长2.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长0.4%。与1996年的10.5%比较,放慢许多,降至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显而易见,要想使农村市场有较大发展,必须增加农民收入,那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呢?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晓山认为:首先是要创造农村就业机会。在近几年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国家库存粮食增多、粮价稳中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很难继续从出售粮食产品方面获得更多收益,农业生产同样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难题。在城市和乡镇企业都不可能吸纳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背景下,可考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社区集体及农户以股份合作的方式集资兴建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路、桥、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

其次,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生产力水平、资源约束条件以及乡镇企业的不同类型,选择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突破点。由于资金增密及用资本大量替代劳动,乡(镇)办和村办集体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明显高于联户办和个体私营企业,从而较大地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但其资金的利用效率、特别是经济效益却明显不如后者。联户办和个体私营企业有机构成低,占用活劳动多,企业资本规模小,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但资金利税率却很高,这二类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资本与劳动组合方式正好与中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资本短缺、劳动剩余的现状相一致。研究表明:非农产业劳动者的报酬收入目前仍是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来源,如能创造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联户办及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则剩余劳动力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地区差异也可随之缩小。

再次,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建立农村的资本运营机制,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搞好乡镇企业的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改造等机制转换。将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的资金:如资产拍卖出售后收回的资金、企业使用集体土地上缴的土地使用费等,用于设立乡村投资基金,开辟农村资本市场及资本运营渠道,以使资金流动起来产生效益。增值收益的资金可用于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公益事业等福利,或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